很多人對殯葬行業有較大的抵觸情緒,只要和白事有關系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是敬而遠之的。就是這樣一個工作環境,仍然有一位阿姨十年如一日的在當地的殯葬館里兢兢業業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被叫做林嫂的中年阿姨在殯葬館門口掃了十年的紙錢呢?跟隨每行每業專欄走進林嫂背后的故事。

我今年55歲,大家都叫我林嫂,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沒有文憑的女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是很不易的。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和我的前夫離婚了。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我放棄了再嫁的想法,一個人靠著打各種零工將孩子撫養成人。我的女兒也很爭氣,從小到大一直都品學兼優,上大學的時候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可以說女兒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努力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也是我在艱辛生活中的唯一欣慰之處。
本來我想著女兒可以找到一個很體面的工作,我也就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一切都在女兒畢業的那一刻改變了。女兒的確找到了一個待遇好、工資高的職業,但是她工作的地方實在是讓我無法接受,她居然選擇去殯葬館當入殮師。這在我們老家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人們都認為那些和死人打交道的工作不吉利,周圍的鄰居都勸我馬上讓女兒放棄那份工作,在我看來那種工作想著就可怕,我的女兒不應該去做那種工作,我以各種方式逼迫我的女兒辭職。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女兒的態度很堅決,她自己非常喜愛這份工作,還批評我說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的結果。在大城市里入殮師是一個市場缺口非常大并且受人尊敬的職業,只有老家這種小地方的人還像井底之蛙一樣的排斥。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只要女兒喜歡,我這個當媽的也沒什么可說的。我還是非常擔心女兒,她從小到大連殺雞都不敢看,更別說是一具具冰冷的尸體,為了能夠陪伴女兒,我壯著膽去了女兒工作的殯葬館當了一名保潔人員。
一切比我想的要復雜,先不說繁重的清潔任務,就是那一地的紙錢和家屬們的哭嚎聲就令我感覺渾身不舒服,為了女兒我都忍了。殯葬館本來就沒有多少人愿意來工作,再加上這里只要一有靈車經過就會有家屬撒紙錢,我的工作強度就更加大了。紙錢掃了又掃,地面擦了又擦,久而久之感到的只是無盡的疲憊,沒有任何恐懼感和忌諱感可言,也沒有心思去考慮那些事情。自己心里那一關過了,又面臨著另一種障礙,鄰居聽說我們母女倆都去了殯葬館上班,風言風語頓時四起,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還編段子嘲諷我們家人,對于一個在這座小縣城里生活四十多年的我來說,這種影響是塌天的。

我又一次和女兒提出了辭職不干的想法,女兒并沒有埋怨我,而是又一次細心的開導著我,叫我不要和那些在家里閑著沒事嚼舌根的女人們一般見識,外面的天地很寬廣,人們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權利。女兒還說我歲數大了身體還不好,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不要再去那里受罪了。然而奇怪的是我突然感到自己舍不得離開那里,在那里工作已經不僅僅是為了陪伴女兒,有時看到那些面如死灰的年輕人還能去安慰幾句,在這里工作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讓自己思想和靈魂得到升華的過程,我漸漸也喜歡上這份工作了。至于別人怎樣想,去她的!

在城市中,入殮師是一份非常值得人們尊敬的職業,這些人憑借自己對喪葬習俗和應急處理的能力為死者送好最后一程,這是一個古老且受人尊敬的職業。入殮師這份職業的高尚之處和技術含量是一般小市儈所不能夠理解的,我們的社會雖然在進步,但是寄托哀思的傳統習俗不能丟掉,不要以自己狹隘的想法去惡意攻擊別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