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清晨,微風帶著涼意。蒙蒙晨曦中,劉造林和往常一樣,在延慶縣劉斌堡鄉(xiāng)大觀頭村的街道兩旁忙活上了。
義務清運5條街的垃圾,每周3趟,方便30余戶村民,劉造林上街清掃垃圾,一掃就是6年。每天清晨,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他已揮起鐵鍬,把街道兩旁的垃圾裝進自家手扶拖拉機,運到1.5公里外的垃圾轉運站。春夏秋冬,風雨無阻。
黝黑的皮膚,憨厚的笑容,布滿老繭的雙手,今年50歲的劉造林有著延慶人的善良和質樸,也有著媯川兒女的勤勞和熱情。“老劉這人勤快,也憨厚,干什么事兒都樂呵呵的,他岳母跟老媽都是他伺候著,可孝順了!”“確實讓人佩服,我們在地里干上一天的活兒,回家了就想多歇歇,哪還有精力去給村里清垃圾。”面對街坊四鄰的稱贊,老劉總是不好意思地擺擺手,“我干的都是些小事兒,沒啥可說的。”
說起義務清運垃圾,劉造林的話很樸實:“我也沒想別的,就是覺得在村里住著,那就是我們的家。家里又臟又亂,心里肯定不舒服,我就想著把垃圾清理出去,就一直干下來了。”剛開始清運垃圾那會兒,劉造林每天早上都要比媳婦兒早起半個鐘頭,悄悄出門。開始,碰上早起的村民,難免會引來異樣的眼光,他也不在意,憨憨一笑,說是起早了沒事兒干,順便打掃打掃,全當鍛煉了。
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地過著,可這事兒哪瞞得住自己的媳婦兒。“開始我看他老早出去,覺得特奇怪,后來我偷偷跟出來,才發(fā)現(xiàn)他在清垃圾。除了種地,我們還要去縣城打工貼補家用,這家里的活兒都干不完,他還操心大街上的事兒!”開始,媳婦兒發(fā)現(xiàn)丈夫的“秘密”,覺得是多管閑事兒,沒少跟他生氣,可劉造林也不惱,呵呵一笑,依舊繼續(xù)著他的“事業(yè)”。當看到村里的環(huán)境變好了,村民豎起了大拇指,劉造林的媳婦兒嘴角上浮起了笑意。
久而久之,大家都離不開這個勤快人了。村民已習慣了這個每天清晨彎腰掃地、鏟垃圾的身影。后來,老劉干脆把自家的手扶拖拉機停在路邊,誰家有垃圾,就直接扔在車上。鄰居任亞男說,她剛嫁到大觀頭村時,看到大家把垃圾扔到拖拉機上,感覺很奇怪,聽村民聊天兒知道原由后,打心底里佩服這個老大哥。從此,家里有了垃圾,她也和大家一樣用塑料袋裝好,扔到拖拉機上,等著劉造林一起運走。
兩年前的一個冬天,延慶遭遇特大暴雪災害,大觀頭村也未幸免。清晨,劉造林推開家門,積雪將近1米深,妻子聽到丈夫起身的聲音,有些擔心。“今天就別去了,這么大雪,路滑,萬一摔了咋辦?”老劉沒聽妻子的話,依舊拿著鐵鍬出發(fā)了。
6年來,每天清運垃圾,已經成了劉造林的習慣,這就像他對鄉(xiāng)親們的一個承諾,沒有任何理由能讓他停下手中的鐵鍬。“冬天,我就先把雪掃了,再清垃圾,垃圾凍住了,就先用鎬刨開。”劉造林說得輕描淡寫。后來,村里有了專職保潔員,他依然沒有放棄為大家提供便利,也沒提過任何要求、要過任何報酬。
“人活一世不容易,每個人不管選擇怎么樣的活法,做什么事兒,我覺得都要對得起自己,心里坦然了,活得就輕松舒坦。”劉造林說。
京郊日報通訊員史金秋 JJ0232014-10-10 00:41:18 來源: 京郊日報(北京)
| 政策法規(guī) | 聯(lián)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關于我們 |
版權所有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設行業(yè)分會建筑物清潔委員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三里河路9號建設部郵政編碼:100037
電話:010-88360325 傳真:010-68317079
郵件:jianshebao@sina.com.cn 網站:http://www.hntqyb.com
京ICP備13014717號-2 京公安網備:11010602004581
微信公眾訂閱號
微信公眾服務號